調動藝術手段 舞臺燈光體現(xiàn)導演構思之魂
來源:婁底新聞網(wǎng) 編輯:數(shù)字音視工程 2009-07-17 00:00:00 加入收藏
在湖南省花鼓戲劇院導戲時,接到了十易其稿、五易劇名的《花落花開》文學劇本。一口氣讀完后,我的眼睛被作者獨特的視野為之一亮;我的心情被一群追趕太陽的新農民為之激動;我的情感被下臺干部李紅英和上臺村官石有根及十多個極富時代色彩的舞臺形象為之感動;在我快速運轉的腦海中立刻展現(xiàn)出一幅湘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時俱進的絢麗畫卷。劇本所揭示的那緊扣時代命脈的主題,栩栩如生的人物、濃郁的湘中特色、獨有的民俗風情……,使我象呼吸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氣,產生了一股強烈的創(chuàng)作沖動。我立馬決定,排完“省花”的戲后,堅決辭掉云南、廣西、省藝術學院等地的高薪聘請,象劇中男主角石有根“回到家鄉(xiāng)、報恩家鄉(xiāng)、開發(fā)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一樣,立即回婁底,全身心投入打造好這臺傾注我市各級領導心血和厚望的獻禮力作。
導演的最高任務是組織全劇組成員,把一臺完整的藝術作品形象而生動地奉獻給觀眾。首先,導演必須從俯視的高度、透視的角度、藝術的力度、思想的厚度、觀眾的廣度吃透劇本、詮釋主題,并幫助演員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真實而又能撥動觀眾心弦的舞臺形象。同時,還必須全方位地調動一切藝術手段,使整臺演出主題鮮明、人物生動、情景交融、色彩繽紛。
花鼓戲《花落花開》的優(yōu)勢在于題材好、人物新、時代感強。它雖然也是農村題材的戲,但擺脫了常規(guī)俗套的寫脫貧致富、家長里短、計劃生育、政策兌現(xiàn)……等模式,而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立足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偉大實踐;以體現(xiàn)農村民主法制的建全,海選村官為切入點;以先進與落后、發(fā)展與守舊、新觀念與固有的觀念、新的追求與滿足于現(xiàn)狀為基本沖突;通過劇中人物兩種不同發(fā)展理念、發(fā)展思路的碰撞,揭示在日益發(fā)展、日益變革,進一步解放思想、崇尚科學、持續(xù)發(fā)展的新形勢下,我們的共產黨員、基層干部如何更新觀念、科學發(fā)展。做到作風不落伍、觀念和管理模式,理念和發(fā)展思路更不能落伍。也就是說,現(xiàn)代農村的發(fā)展,就是要有新的理念和新的思想,就是要講究科學發(fā)展。致富不能建立在特權和守舊上,而要崇尚科學。否則,就不能與時俱進,就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和時代的需要,就只能被淘汰。因而,《花》劇體現(xiàn)了一個“我們的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盡管你一生清廉,兢兢業(yè)業(yè)、工作扎實、任勞任怨,但如果思想落伍、觀念陳舊,也同樣會失去人心”這么一個全新的主題。
對于這么一個正劇題材,對于這么一個嚴肅而厚重的主題,如何既能搬上舞臺,產生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但又能吸引觀眾、打動觀眾、征服觀眾、贏得觀眾呢?因為,如果觀眾不愿看,再好的題材,再好的主題,再好的創(chuàng)意也只能紙上談兵,望洋興嘆!觀眾畢竟是戲劇和戲劇作品存在的基礎。為了使《花》劇好看、耐看、而且好玩,我運用了輕喜劇的風格。采取了一種通俗與時尚互融、演員與觀眾互動、莊嚴與風趣互濟、感受與享受并存、固定空間與流動空間互替的手法,做到鬧靜結合、張馳交替、寓莊于諧、雅俗共賞。并且,把內容表現(xiàn)于形式,把思想凝聚成情感,以“情”為紐帶,使之既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又成為維系觀眾欣賞心理和溝通觀眾心靈的橋梁和彩虹??梢赃@么說,把握時代特點是我的創(chuàng)作思路,展現(xiàn)全新演出樣式是我的基本把握,而突出湘中特色,花鼓特征、以歌舞演故事是我的導演手法……。
為了體現(xiàn)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特色和揭示人物的心路歷程,我把舞臺燈光和燈景的切割視為體現(xiàn)導演構思之魂。為了體現(xiàn)湘中地域特點,我把花鼓唱腔與新化山歌有機結合作為新的嘗試。為了體現(xiàn)“臺上臺下都精彩,花落花開總是春”的主題,我在重點塑造好李紅英、石有根兩朵紅花的前提下,把一臺小人物視為極富舞臺生命力的綠葉,讓他(她)們演繹得鮮活靈俏、精彩紛呈,以保證這臺戲既有獨具匠心的整體鋪排,給觀眾大俗通雅的審美愉悅,又更具欣賞價值、美學品位。人格魅力的提升和展現(xiàn)多彩的時代、多彩的農村、多彩的人生。
在烈日炎炎的酷暑中,在十分簡陋的排練場,在要用工資作為啟動資金的情況下,我們日夜加班苦戰(zhàn)了近一個月。三十天中,我?guī)缀鯖]有在排練場講過一句表揚誰誰誰的贊美話,不少演職員視我為“魔鬼”。但我始終認為:“排練場上導演沒有好話,好話應留給觀眾講。鮮花不是自我吹噓來的,而是用精湛的藝術作品換取的。”當然,最后我們沒有辜負各級領導、尤其是宣傳部、文化局領導的寄望,首演成功了。
《花開花落》首演的成功,使我由衷地感悟到:只有貼近時代,貼近現(xiàn)實,貼近生活,才能找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頭。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個作品和一個劇團,也只有深深扎根在人民大眾的土壤之中,才有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及雋永的生命力。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