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與浸潤式顯示技術與應用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航行150 2014-12-10 14:42:39 加入收藏
利用人類兩眼視差產生立體景深的3D顯示技術由來已久,數十年前就有廉價的紅藍濾光眼鏡,應用于電影院;2009年電影阿凡達(AVATAR)所帶動的全球3D顯示應用的狂熱,從3D電視、顯示器、投影機,到顯卡、筆記本、平板、游樂器、手機等加入3D立體顯示應用,后來結合穿戴式裝置的頭盔顯示器等擴增實境/浸潤式顯示技術,讓畫面人物變得更立體、更生動…
3D顯示技術演進趨勢
3D顯示技術,依照是否攜帶輔助觀察的裝置配件與否,而區(qū)分成眼鏡3D(Stereo 3D with glasses)與裸眼3D(Naked 3D without glasses)兩大類。3D眼鏡廣為目前大尺寸液晶電視、顯示器、顯卡與筆記本所使用,至于裸眼3D技術仍在開發(fā)階段,受限于液晶面板成本高且有可視點數的限制,初期以掌上型游樂器、手機、平板等中小型液晶面板為主的應用,后面將詳述其技術分類以及相關應用。
更多眼鏡3D又可分為快門式眼鏡(Shutter Glasses)與偏光眼鏡(Polarization glasses),以及頭戴顯示器(Head Mount Displays;HMD)三大類??扉T式眼鏡又稱為主動式3D眼鏡技術(Active 3D Glasses)。
3D顯示器以高達120~240Hz的屏幕刷新頻率,連續(xù)性的交叉顯示左、右眼的畫面;藉由快門眼鏡快速切換、遮蔽左右眼,使左右眼各自看到正確的左右眼畫面,在大腦內呈現出具深度感的立體影像。此技術不會犧牲3D畫面分辨率且立體效果良好,但少數人觀看主動式3D眼鏡的顯示會有頭暈不舒服的情況。
目前像三星(Samsung)、Panasonic、Sony Bravia等3D電視、NVIDIA 3D Vision、3D Vision2等產品均是使用此快門式眼鏡技術。
至于偏光眼鏡又稱被動式3D眼鏡(Passsive 3D Glasses)技術。在TV/Monitor前面貼上一層微偏光膜(Micro-retarder),利用光的偏振方向將左眼與右眼的影像分離,當觀賞者戴上偏光眼鏡時即可正確地分別看到左、右眼畫面產生3D效果。其優(yōu)點在于成本低,但分辨率會降為原來一半,且亮度也會拉低。目前以樂金(LG)3D電視,宏碁(Acer)、聯想(Lenovo)筆記本采取偏光眼鏡技術。
頭戴顯示器(Head Mount Displays;HMD),頭盔裝置內部分別有供左右眼獨立觀賞的微型顯示器,于大腦內形成視覺暫留并合成立體圖象,不僅能帶來浸潤式的還場顯示效果,應用在虛擬實境或擴增實境(AR)的應用上也極為普遍。
眼鏡3D顯示的應用
在阿凡達帶動3D顯示熱潮下,2010年各電視大廠紛紛推出采主動式3D或被動式3D眼鏡的3D電視。全盛時期具備3D眼鏡的3D電視,在全球電視的市場滲透率超越3成;即便2011年市場焦點轉向智能連網電視(Smart TV/Connected TV),各電視大廠仍然在主力中高階機種保留了3D眼鏡做為選配規(guī)格。
至于在X86架構的桌機、筆記本方面,繪圖芯片龍頭輝達(NVIDIA),從13年前GeForce3 Ti500,就推出運用兩眼視差使PC具備3D立體顯示技術的3D眼鏡技術。2009年GeForce GTX 200系列顯卡開始推nVIDIA 3D Vision套件。
到2011年推出第二代3D Vision2套件,由一組紅外線技術的主動快門式眼鏡,須搭配NVIDIA的顯卡/圖形芯片,120Hz垂直更新頻率的顯示器,就可以游玩具備3D立體顯像效果的游戲、藍光電影、3D相片與YouTube 3D網絡影片。華碩 G53J、G73,惠普(HP) Envy 17 3D、索尼(SONY) VAIO F217、F219等3D筆記本,便采用NVIDIA的3D Vision2技術。
AMD則是在 Radeon HD 5000繪圖芯片/顯卡產品,提供AMD HD3D技術來做3D立體顯示的輸出。搭配TriDef 3D、iZ3D等第三方3D顯示軟件技術,只要顯示器符合HDMI 1.4a所規(guī)范的Frame Packing(1080p@24Hz、720p@50/60Hz)、Side-by-Side(1080i@50/60Hz)與Top-and-Bottom(1080p@24Hz、720p@50/60Hz)等3D格式,搭配第三方廠商提供的3D眼鏡(主動式快門或偏光式),就可以驅動游戲、YouTube 3D影視或Blu-ray藍光影碟的3D立體顯示技術。目前有宏碁(Acer) 5738DG/3740DG等3D筆記本,支持偏光式3D眼鏡的顯示。
至于Intel從第二代Core i3/5/7處理器(Sandy Bridge)的Intel HD Graphics 2000繪圖處理器開始,到第四代Core i3/5/7/-4xxx系列所搭配的Intel HD Graphics 4200/4400/4600/5000,Iris Graphics 5100與 Iris Pro Graphics 5200繪圖芯片,搭配支持HDMI 1.4a的S3D顯示器,搭配第三方廠商提供的主動快門式3D眼鏡,就可以驅動游戲、YouTube 3D影視或Blu-ray藍光影碟做3D立體顯示。但支持InTru 3D顯示技術的廠商與產品較為少見。
裸眼3D顯示的應用
裸眼3D技術目前有:1.全像投影(Holographic)。2.體積式(Volumetric)。3.視差光柵(Parallax Barrier)。4.柱狀透鏡(Lenticular;LC)。5.分時多工(Time-multiplexed)。
全像投影式利用紅、綠、藍3色雷射光源各自經過調變器產生相位型光柵,雷射光在經過全像片合并之后,以垂直掃描鏡及多面鏡進行垂直及水平的掃描,使立體影像呈現出來。2014年5月Billboard音樂頒獎現場,就利用全像投影技術,讓已逝的搖滾巨星麥克.杰克遜,活生生的重現于現場觀眾與世人面前。
更多體積式則是由德儀所開發(fā)的雷射3D投影技術,以雷射光照射在一個高速旋轉盤上的散射現象,于一個玻璃密閉空間內顯示立體物件的每一個點并組成立體影像。但缺點在于投影物件體積受到限制,且越靠近中央轉軸分辨率越低。
視差光柵則是利用透光柵欄來控制左右眼畫面的光線前進、折射方向,成本較低但有亮度與可觀視角/點數限制,顯示2D文字時較不清晰。目前為LG Optimus 3D、HTC Evo 3D等智能手機,任天堂3DS游戲器與佳的美(Gadmei)裸眼3D平板所采用。而2013年則分別有飛利浦、友達、東芝、京東方等開發(fā)出具備9個視點55寸顯示電視/面板。
柱狀透鏡利用液晶分子因通電的扭轉使光線通過時造成折射現象,形成垂直柱狀透鏡的聚焦效果,優(yōu)點是亮度高;若搭配攝影鏡頭追蹤觀賞者還可以作到全視角,但相對成本偏高。友達于2011~2012年展示出柱狀透鏡技術,搭配攝影機的全視角裸眼3D顯示面板。東芝(Toshiba)的Qosmio F750、F855,華碩(ASUS) ROG G53SX等筆記本機種使用柱狀透鏡的裸眼3D面板技術。
分時多工技術又稱為指向背光板(Directional Backlight)技術。以一組指向性背光板搭配快速反應面板,快速切換顯示左、右眼影像讓使用者觀看形成3D影像。目前3M掌握相關專利,并曾開發(fā)出10寸中小尺寸顯示面板,能夠在不減低光源、色澤與亮度下,達到某個范圍視角內裸眼3D顯示效果。
浸潤式VR將取代近距離3D立體顯示
新一代的浸潤式虛擬實境(Immersion VR)顯示技術,象是Google Glass引領的智能眼鏡、虛擬實境眼鏡(VR Glasses)旋風,其技術是以迷你投影機透過棱鏡反射之后,進入眼睛在視網膜中成像,營造出從2.4公尺的距離來看25寸屏幕一樣,且具備640x360的分辨率。Epson Moverio BT-200則把耳機與控制主機另外做成配件,眼鏡配件上僅960x540分辨率的Display、Camera與Sensor。
在專業(yè)領域市場則有SBG Labs的DigiLens系列、MicroOptical的MV-1產品等。Innovega在CES 2014首度展示的iOptik隱形眼鏡+智能眼鏡的全新產品。
頭戴式顯示裝置(HMD)部分,例如Sony的HMZ-T1、HMZ-T3W可直接戴在頭上即可,享受劇院級的藍光電影或進行游戲。被Facebook于2014年3月購并的Oculus公司Rift DK2,分辨率提升至Full HD,玩家可透過頭部與身體的移動來控制游戲主角。
Technical Illusions公司的castAR為結合看穿式HMD功能的智能眼鏡,搭配魔杖(castAR Wand)以手勢控制來進虛擬游戲。2014年9月META推出META Pro SpaceGlasses,比Google Glass畫面大15倍與40度視角之先進AR,能將用戶的手機或計算機屏幕投射在眼鏡上。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