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shù)漫談】空氣里的那些事
來源:數(shù)字音視工程網(wǎng) 編輯:郭雨婷 2016-07-20 16:15:24 加入收藏
作者:Merlijn van Veen
翻譯:易科國際金磊
本文探討的主題是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特別是在音頻應用領(lǐng)域中的可聞頻率的傳播速度。
我們會在這篇文章中對關(guān)于壓力、密度和其他影響因素等方面的一些錯誤觀念進行澄清。
聲速是聲波在一個有彈性的媒介中每秒鐘的傳播距離。這些媒介是由很多分子構(gòu)成,并由于分子間的引力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聲音通過對這些分子結(jié)構(gòu)的壓縮和擴展進行傳播。
壓力和密度的影響
聲波在媒介中傳播的速度主要受傳播媒介的剛度和密度影響。
硬度是描述一個物質(zhì)受到均勻壓力時的抗力,其單位為帕斯卡(Pascal),1 Pa等于1牛頓每平方米(大約0.1kg每平方米或0.02磅每平方英尺)。密度是物質(zhì)重量與體積的比例,單位為kg/m 3 。
一般來說,聲波在媒介中的傳播速度(固體、液體或氣體)可以通過等式1計算:
其中,c表示聲速,單位為m/s;K表示不可壓縮率,單位為Pascal;ρ表示密度,單位為kg/m 3
從等式中我們可以看出,聲速隨著不可壓縮率(剛度)的增加而變快,隨著密度的增加而變慢。
我們都知道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快。水在室溫時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按照等式1來計算似乎更高的密度應該會使聲速變慢,然而事實恰好相反。這是因為與相對較小的密度增加幅度來說,水的剛度遠遠大于空氣(超過1500倍),因此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大約是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的4倍。
從等式1中我們得知媒介密度與聲速密切相關(guān)。由于氣壓和空氣密度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一個常見的錯誤觀念由此產(chǎn)生 – 我們在珠穆朗瑪峰和里維埃拉需要設置不同的延時。
空氣在傳播聲波時的行為和理想氣體相同。理想氣體的壓力和密度關(guān)系如等式2所示,只要傳播媒介的熱力學屬性沒有發(fā)生變化(媒介的分子排列和體積不發(fā)生變化),那么這個等式就是成立的。
其中,p表示壓力,單位為Pascal;ρ表示密度,單位為kg/m 3 ;T表示溫度,單位為Kelvin
開爾文溫標可經(jīng)換算轉(zhuǎn)換為攝氏溫標,開爾文溫標的最低刻度0度=-273.15攝氏度(-459.67華氏度)。氣體傳播媒介的壓力和密度之間是負相關(guān)性關(guān)系。在溫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等式2當中的壓力和密度為比例關(guān)系。等式中的壓力和密度比例由溫度界定,并保持同步變化。
在等式1當中提到的空氣的剛性系數(shù)與壓力成正比。當壓力增加時,傳播媒介的彈性隨之降低(硬度增加),聲速也隨之增加。但是,當壓力增加時傳播媒介的密度也會隨之變化并使聲速變慢,從而形成實際上聲速并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空氣溫度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因此,在海拔1750m的約翰內(nèi)斯堡和位于海平面的阿姆斯特丹的聲音傳播速度實際上是一樣的(溫度相同的條件下)。
溫度的影響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在保持恒定物量和體積(密度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溫度對聲速的影響。
溫度的增加會加速空氣分子運動并使得壓力增加,從而使空氣的彈性系數(shù)下降并使聲速增加。等式3能夠在較為干燥的空氣溫度變化時精確地計算聲速,傳播媒介的熱力學屬性變化因素已經(jīng)納入考慮。
其中,c表示聲速,單位為m/s;T表示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用簡化公式計算聲速(等式4):
其中,c表示聲速,單位為m/s;T表示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在現(xiàn)場擴聲應用當中,精確度為0.5%的簡化公式的計算結(jié)果已經(jīng)可以滿足使用需求,從下圖中可以看到其計算結(jié)果與等式3非常接近。
濕度的影響
在上面的章節(jié)我們探討了在溫度和結(jié)構(gòu)/熱力學屬性保持恒定的前提下,壓力和密度之間的相互影響。
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一下濕度對傳播媒介結(jié)構(gòu)/熱力學屬性的影響。之前我們使用高山和海邊的不同條件來進行說明,現(xiàn)在則會使用沙漠和熱帶雨林作比較。
典型的傳播媒介包含空氣(氧氣、氮氣和其他成份的混合氣體)和水。濕度這個詞描述的是水蒸氣和空氣的比例。濕度“高”的空氣中所含的水蒸氣比例大于濕度“低”的空氣。因此,濕度的變化實際上改變了傳播媒介的成分結(jié)構(gòu)。
水蒸氣和空氣的混合物具有比空氣更低的彈性(剛性更高),使聲速增加。由于水蒸氣的摩爾質(zhì)量(原子級的密度)小于干燥的空氣,因此潮濕空氣的密度低于干燥空氣,也會使聲速增加。
但是,水的熱力學屬性與氧氣和氮氣有一些細微的差異。因此,濕度的改變不僅僅是壓力和密度的變化,也使媒介的傳輸特性產(chǎn)生了變化,而這個傳輸特性的變化也導致了聲速變慢。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說濕度增加會使聲速輕微增加。也就是說,聲音在潮濕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的確比在干燥的空氣中快。但是,聲速的變化幅度非常小,實際上不會對擴聲系統(tǒng)的性能表現(xiàn)造成影響。
圖2以圖表方式顯示了溫度和相對濕度對聲速的影響結(jié)果。圖表使用顏色分區(qū)表示精度為1m/sec的聲速變化(大約0.3%),從最干燥的沙漠(0%)到空氣中的水分達到飽和并形成云的地區(qū)(100%)。
圖2:濕空氣中的聲速
從圖表中的左側(cè)部分(藍色區(qū)域,表示寒冷的慢速空氣條件)可以看到即使是從最干燥的冰面到最潮濕的冰面(底端至頂端)也不會使聲速出現(xiàn)哪怕1m/sec的變化。這是因為在都達到飽和的情況下,寒冷空氣中的水分含量低于熱空氣。圖表中的右側(cè)(紅色區(qū)域,表示快速熱空氣條件)顯示了從撒哈拉沙漠轉(zhuǎn)換到亞馬遜雨林會對聲速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但是這種變化幅度對于擴聲系統(tǒng)來說仍然是微乎其微。
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相對濕度的變化幅度打到100%時才會使聲速產(chǎn)生1m/sec的變化。實際上,雨傘數(shù)量的增加對聲音傳輸質(zhì)量的影響遠大于聲速。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最劇烈的濕度變化對聲速的影響大約和溫和的溫度變化相當(大約1.7攝氏度)。很明顯,我們并不需要一個高度計和濕度計來幫助我們確定延時參數(shù)或者對現(xiàn)場的聲速進行估算。
對于所有能夠想象得的極端氣候條件來說,我們可以使用溫度計和計算器對聲速進行估算。下列兩個公式的計算結(jié)果誤差小于0.3%,或者說1米(3英尺)/每秒。
其中,c表示聲速,單位為英尺/每秒;T表示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其中,c表示聲速,單位為英尺/每秒;T表示溫度,單位為華氏度
評論comment